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轉載)中國網 公益中國 公益人物訪談 孫正德老師

轉載自: 佛教正覺同修會   http://www.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5031801
中國網「公益中國」採訪本會親教師之訪談報導,淨化心靈 迎接2015年,敬請各位同修上網點閱收看,並廣為介紹親朋好友一同收視。
訪談報導之網址請點閱:

主持人:那提到「以智慧作為導向」,我們需要通過思考來把我們的佛法去踐行;那提到踐行,我們看到桌上擺的幾本書,這裡邊是來自於我們孫老師(孫正德老師)給大家帶來的著作。我想在這裡請您淺談一下,如何把智慧用到我們現實生活的這個意義當中?那您在作這個著作的時候,您主要是有哪些思考呢?
孫老師:剛剛何老師提到說,這個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智慧來運用行六度。那智慧的運用,除了說在佛法上好像很懂得講這些佛法的名詞、意義之外呢,還要懂得怎麼樣去用來幫助別人,以及說對方如果明明他是有錯的地方,你怎麼讓他能夠接受他有錯誤而願意修正,這個也是要運用般若智慧的。那這幾本書裡面就是在每一本都運用到說,當別人在知見上面、在學佛過程裡面,他沒有碰到真正的善知識教他的時候,有一些問題出現了他是不知道的,那你要幫助他的時候,你怎麼運用這個方法讓他能接受?所以這個也就是我們修學 平實導師所弘傳的這個佛陀正法,在開悟以後呢,要懂得說怎麼把自己所得的智慧運用在其中,來幫助別人,來解除他的困難。那這書籍主要也是多分著重在這個部分的。
主持人:那我們對這個「活佛」,在我們正覺同修會,也可以說我們正覺當中應該是如何來理解的呢?
孫老師:好的!佛教中所說的「佛」,它有從理上來說的,也有它一定要函蓋事與理來說的。如果從理上來說的話,就是經中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那麼,這個如來藏祂是本來清淨解脫,又具足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如來藏這樣的一個圓滿的法性,祂不是經過修道轉變而來的,所以呢就稱祂為自性佛。那從這個理上來說的話,一切有情只要是活著的,不管他是不是或有沒有學佛,從他有如來藏這個立足點來稱呼,他也可以稱為是「活佛」。就像我們現場的各位,包括各位師傅們所有一切人,都可以稱為活佛。那另外還有叫作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以及究竟即佛,可是這些它一定要函蓋事與理來說才可以。譬如說有人聽到了(譬如說主持人聽到了),說「如來藏就是自性佛」,那信受自己說「自己也有這個如來藏」,那這樣叫名字即佛。那如果說接受善知識的教導,要找出自己的如來藏,那麼在參禪的過程呢,這樣子叫作觀行即佛。等開悟了找到如來藏以後,轉依這個真如心,修正自己的我執煩惱,那這個叫作相似即佛。另外就是開悟以後又通達了這個如來藏的真如法性,入地了,實證一分法身的功德,一直到十地,整個菩薩道修證圓滿,這叫分證即佛。那另外再經過等覺位、妙覺位,一直到達這個佛地的實證就叫作究竟即佛。
這是佛教中說這個六種佛的定位,那除了這個我們剛剛說的六種佛定位以外,再也沒有所謂超越究竟佛的「佛上佛」的位階了,因為成為究竟佛,就表示已經圓滿了實證佛法,假如說還有這個超越究竟佛的法可以修,那就不是佛法。那麼,喇嘛教中的「活佛」呢?他們的教義是不承認有如來藏存在的,而且他們的教義也認為他們的證量是高於究竟佛的證量。另外就是,他們是不受佛戒啦!他們自己創造一個叫三昧耶戒的,當作他們修成「活佛」所一定要遵守的戒律,而不可以違犯。那如果說按照三昧耶戒的規範的話,他們是一定要每天修雙身法,這個也就表示他們其實就是沒有斷我見的具體證明,那也就是說其實跟一般普通人是一樣的。以這個情況來看的話,喇嘛教中的「活佛」,從佛教所定義的這個理上以及事上的定位來看的話,就等於說,不管一般人知不知道有如來藏,或者說他承認不承認有如來藏,其實都是可以從理即佛的位階來定位他,這也就是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祂是真實平等的道理,這是佛教中的定位;我們正覺,是完全依照佛教中的定位來看待這些事情的。
主持人:我們正覺同修會在公益事業上、慈善事業上都有哪些的作為?同時我們知道,社會上有很多的公益慈善組織,無論是私人的還是說國家的,那我們正覺同修會的慈善組織行為,和他們有什麼樣的不同?
孫老師:這個佛教它對社會的行善救濟,就是剛剛所說的各種捐款;其實它自己還有一個名稱叫作布施。布施它的真實意義就是說,要給對方一個實質上的幫助與利益,譬如說,我們布施飲食,就是要給飢餓的人有飯吃、身體有力氣。那布施醫藥呢,就是要給生病的人或是沒有醫藥資源的人,可以減輕病痛,不會立即失去生命。那布施金錢呢,就是讓譬如說沒有錢讀書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然後將來可以對社會有所貢獻,那這些部分就成為財布施——財物的布施。那如果說單純地從這個財物布施來看,很多慈善機構都在作,所以感覺上好像佛教的這個布施就跟一般慈善機構似乎是相同的。可是有一個地方是大家所不知道的,就是佛教還有兩種很重要的布施內容,這是一般慈善機構它所作不到的,那就是所謂的無畏施跟佛法布施。「無畏施」顧名思義它就是講要布施給對方免除恐懼;基礎的有五種無畏施,第一種就是不殺人:能夠讓別人不會有失去生命的恐懼。第二種就是不偷盜:讓別人不會有失去自己財產的恐懼。第三種就是不邪淫:讓別人的眷屬不會感到有被侵略的恐懼。第四種就是不妄語:讓別人不會有被詐欺、被欺騙的恐懼。第五種就是不酗酒鬧事:讓別人不會有覺得說被波及受傷,乃至失去生命的恐懼。所以這是五種無畏施;那這五種無畏施,只有正信的佛弟子他才可以遵守〔履踐〕的,讓周圍的人會感到安隱,不會感到恐懼。而且這無畏施的福德,它是勝於前面所說的財布施,因為它能夠給予的幫助跟利益,是金錢財物所作不到的。另外,法布施所作的呢?法布施所作的,就是將這個佛法中能夠徹底離苦得樂的內容跟方法來布施給大家,因為只有佛法可以讓人實證清淨的解脫,可以讓人實證〔生命的〕實相,發起實相智慧,然後可以脫離生死之苦,最後成就佛道。那把這些佛法實證的內容布施給大家,就是真實地救濟大家能夠脫離生死苦難,最後能夠邁向至善的成佛之道;佛教的文化中就是因為有這些真實、平等的佛法布施,所以才會讓人家信受以及感到尊敬。那如果沒有這個法布施的話,沒有人從這個佛法中獲得般若解脫的話,大家就沒有辦法知道,佛教到底是在作什麼?而且兩千五百多年前,佛教可以被這個波斯匿王等等的國王、太子、百官以及後來的阿育王、戒日王他們的護持流傳到今天;還有就是我們這個佛教(中國佛教),可以成為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成分,它歷久不衰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有這些實證真實佛法的布施;這個實證佛法的布施是非常重要一個項目,假如沒有這個法布施的項目的話,那麼佛教它就會被一般的宗教信仰、被慈善機構所湮滅掉會被取代掉,那這樣的話,以後就不會再有所謂的佛教要對社會作行善、救濟這種事情出現啦!同時也會嚴重地威脅到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永續發展。我們佛教的這個法布施,它是可以函蓋無畏施以及財布施的,可是單純的財布施,它卻是不可以函蓋(沒有辦法函蓋)法布施跟無畏施的,這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正覺所作的,是依照佛教(佛陀的教導)應該作的這些布施的內容,它與一般慈善機構所作的事,是有很大差異的。
主持人:提到這個「作到」,我又想到了一點,記得上次咱們張老師來的時候,我們一起作客了一段節目,當時我想到了一點,就是這個佛法不單單是我們要學到的、要領悟到的觀念,而是實際要踐行到的,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那我們在這個慈善公益上,能不能給我們具體講幾個例子,我們是如何去踐行的?
孫老師:我們正覺同修會跟正覺教育基金會,在台灣從事的這個布施,等於說從事的這個社會公益慈善事業這個內容,其實就函蓋了財布施、無畏施跟佛法布施這三種。那在財布施方面,所作的就是在台灣各地的這個急難救濟、醫療救濟、 孤苦老人救濟,還有就是幫助清寒的學生在就學獎助金方面,還有就是要配合政府的社會福利單位各項的救濟都在作!另外,在無畏施方面,就是每年有辦三歸五戒,已經是持續二十年了;只要是受了五戒的人,他就能夠對別人有無畏的布施。還有同時我們在對社會大眾進行——就是揭露喇嘛教這種邪淫雙身法內幕的教育工作,我們要布施給社會大眾免除被騙財騙色的這個恐懼,這些都是我們在無畏施方面所作的。那法布施所作的部分呢,就是我們把這個佛法中的二乘解脫道以及大乘佛菩提道的正確法義,我們通過這個正確知見的教導,以及揭發錯誤的這個看法,將兩個用比較的方式呈現,我們把它印刷成書籍來免費贈閱流通。讓這個社會大眾以及有心想要學佛的人,能夠建立這個佛法的正知見;同時也把這些書籍出版品,全都寄贈給各大學圖書館以及政府單位的圖書館,讓大眾可以來借閱。而且有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在台灣的各主要城市開辦了傳授佛法正知見的免費課程;那麼在這其中,因為參加這個課程而開悟找到自己如來藏,發起實相智慧的學員,到目前為止有四百多位。然後,在這最近五年我們也在這個電視頻道開辦了免費課程,希望對社會大眾能提昇他們的佛法知見水平,那這個是我們在台灣所做的一些慈善事業。
另外,剛剛主持人提到說,有關這個魯甸的賑災部分,那有關我們正覺在大陸所做的部分,我也再略提一下,待會再請張董事長幫我補充一下。我們在大陸所作的部分,第一個就是有關的財物布施。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除了最近雲南魯甸,我們通過紅十字會所做的這個賑災捐款,還有就是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我們是通過那個國宗局所做的這個賑災捐款,這兩個是大家印象深刻的。那法布施的部分我們其實也作了很久了,譬如說我們正覺所出版的所有佛法書籍,只要有讀者寫信來索取,我們一律都是免費贈送的。而且呢,只要來過一次信,我們就長期的寄送給他,那這樣做前後有十五年啦!而且我們還將書籍贈送給各省市的大學圖書館,包含了我們 平實導師在大陸正式出版的(有書號的)這個《真實如來藏》、《禪-悟前與悟後》,還有就是這個《念佛三昧修學次第》,以及《起信論講記》,還有就是另外一本書的名字…,還有好幾本正在申請。那《心經密意》,對《心經密意》。那這個部分,等於是我們目前在這裡(大陸)所作的這個法布施。那未來呢?未來只要我們大陸這邊需要我們作的,我們正覺都很樂意來配合去作。也就是在大陸的各項布施,譬如說像我們在台灣所作的這些法布施等等社會的公益慈善事業,都不會缺席的。
主持人:好!我們知道每一個讀者的來信(他的反饋),您都會以這個圖書來回贈他是嗎?
孫老師:我們是一一回信,譬如說我這個…
主持人:一一回信,那數量很大呀!
孫老師:很大!因為這個部分,我曾經就是在十五年前,為什麼我說大約有十五年呢?因為我回覆讀者的這個信件,大概長達七、八年。那這段期間的信件,一封一封、一封一封地回,每一次回信之後,也會依照他的地址把書寄贈給他。這樣做了這麼長的時間下來,我們也是讓這些讀者,還有看視頻的觀眾(我們現在有視頻嘛),只要是對佛法知見上有疑問,寫信來我們都是給他回覆;甚至他透過我們的這個信箱,用這個電子郵件寫信來,也是一一給他回覆的。
主持人:那我們今天看到了桌上有幾本書,這是孫老師帶過來的?
孫老師:是!
主持人:這是不是我們普寄給大眾的,就是寄送給他們的一些書籍呢?
孫老師:是的!這些書籍我們都是免費結緣的,(主持人:您給我們介紹一下。孫老師:好!)除了這個《中觀金鑑》以外。現在就是主持人問到了這些書,我也想藉這個因緣跟大家談一下。其實,每一本書它都有背後的因緣,這個也是我們正覺一路走過來很重要的一個事相上的處理方式。譬如說這一本《真假禪和》,這是在這個03年的時候,有一位叫作無心禪和的這個法師,他寫了信來質疑 平實導師,對於我們將這個禪宗開悟的實證,在菩薩道五十二階位的次第中,判為十住位中的第七住位,他認為說這樣判的果位太低啦!而且認為我們所說的這個佛道的修學次第,只有在教門中是有的,那他的這個禪宗宗門的實證已經是很究竟啦。但是這個無心禪和的問題,其實啊!就是目前存在很多專門學禪人的一個通病,他們都是沒有在整體佛法的正知見上建立基礎,只是每個人依照個人閱讀這個祖師大德他們的這個著作裡的片面所得,然後就在誤會、錯會以後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所以呢,我就是藉著這個無心禪和的來信,把在參禪應有的正知見方面,以及說這個佛道修道次第轉進它有它的必要性方面,以及這個宗門與教門它是不可以分割的道理方面,從這整個主題來回信——公開回覆,然後就能夠幫助一般人能遠離這個錯誤的知見,這是這一本書的因緣。
主持人:我們給大家看一下(把書舉起來給大家看一下)。
孫老師:這是這一本書的因緣,那這個也是已經有很多讀者看到,同時也收到很多迴響,說是得到很大的幫助,能夠讓他們離開錯誤的知見。
主持人:這也是《真假禪和》這本書的意義。
孫老師:另外這個《中觀金鑑》,它也是有它的這個背景因素。因為在當時,很多人誤會了龍樹菩薩所寫的《中論》,那我們03年有一位親教師,他當時在研究《中論》(研究龍樹菩薩的《中論》)。結果呢,他被這個六識論(應成派中觀的這個部分)所誤解的錯誤知見誤導了,結果變成了退轉。後來我發現到這個六識論的應成派中觀,原來它這個理論基礎呢,就是成為喇嘛教的雙身法的這個行門的基礎(理論基礎)。那我發現到這個問題以後,慢慢地去歷史記載上也找到了很多的依據,就是在我們的中國禪宗開悟法門有些沒落的期間,在這中間失傳以後呢,這個六識論應成派中觀,就這樣取代了我們真正佛法的般若中觀。因為很多人以為說,這個六識論的應成派中觀它講的是真正的這個龍樹的《中論》,可是他們是把龍樹菩薩的《中論》,誤以為是說一切法空、緣起性空。其實不是的!龍樹菩薩的這個《中論》,它是佛法八識論—的這個般若中道!所以那時候很多的這個宗教界人士,還有其他教派的人士,認為說這個六識論應成派中觀就是佛法中的般若中觀,他們都這樣誤會了。然後也誤解說:「修這個雙身法是真正可以快速成佛啦!」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玷污啦!這就好像是有一個恥辱存在,不應該有這個恥辱才對啊!我們的清淨佛法不應該有這種男女邪淫雙身法行門在裡面!所以,我覺得就有必要將這個應成派中觀它不是我們的佛法般若中觀的本質詳細地分析。那因為它要涉及到我們的這個《阿含》、《般若》、《唯識》等法義的辨正,以及佛法真正義理的闡述,以及應成派中觀錯誤知見的這個分析,所以這本書它的篇幅就很大,有上、中、下三冊,目前已經出版的是上冊、中冊,那下冊也即將出版了。《中觀金鑑》的這個名字是我們 平實導師取的,也就是讓大家看到這個書名,知道說你要能夠知道佛法中的中觀,來看這一本書就不會被誤導了,能夠真正地瞭解佛法這個依於如來藏的般若中觀中觀它的真正義理應該是屬於這個以如來藏的實證為基礎,而不是所謂的一切法空、緣起性空,這是這一本書的因緣。
主持人:所以就是一個辨正法義的過程。
孫老師 是、是、是!另外,這個《淨土聖道》這一本書呢?也是有個因緣。就是在我剛剛明心見性沒多久(大概是十七年前),那時候有一位早期開悟的師兄,他就說啊:「這個要對治煩惱是很難的!煩惱習氣對治非常困難,也就是說我們在這個五濁惡世修道很不容易啦,那麼可以用這個『選擇本願念佛』的法門,依照它說的方法,就可以很輕鬆地,不用那麼辛苦修道,每天吃喝玩樂,死了以後呢決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當時這位師兄他是想來勸退我,可是我不能接受他這種主張,而且我也發現到那時候很多學淨土法門的人,嚴重的被日本人這個「選擇本願念佛」的錯誤知見誤導了,完全對於這個淨土以及聖道的真實義,以及方便行門都錯會了,而且還錯會得非常嚴重,導致我們這個淨土的念佛法門變成是一種什麼?消極逃避,乃至是一種贖罪的工具。所以我就藉著這個因緣寫了這一本《淨土聖道》,希望能夠幫助這個念佛人建立信心、如實念佛,回歸到這個 佛陀的正法教中。很多念佛人呢,因為這本書有了迴響,寫信來說「本來他們都不知道,原來念佛法門還有這麼一個寬廣的一面」,這是這一本書出版的因緣。
訪談專欄 |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更多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