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轉載)如來藏又名涅槃本際

轉載自: 佛教正覺同修會   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3/267
八識如來藏又名入胎識、住胎識、取陰俱識、有分識、窮生死蘊、正住者、如、涅槃本際,在我們大乘佛法中,叫作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心、所知依、真如、如來藏……等很多名稱;在大乘「阿含」(阿含亦名阿笈摩,原意為成佛之道)中,也就是《雜阿含經》的《央掘魔羅經》中,則說祂叫作「如來藏」。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轉載)宗通與說通第79集─捨識用根之辨(一)

轉載自: 佛教正覺同修會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5/79
宗通與說通第79集
由 正旭老師開示:捨識用根之辨(一)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教學節目。今天所要講的是「第五節、捨識用根之辨」。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一個題目呢?因為許多大師或者是法師,他在他的言論當中或者是他的著作當中,就教修行的人說要「捨識用根」,也就是說,他把捨識用根這樣的修行的法門來教導修行人;但是這樣的說法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呢?我們在這一節當中,要來作出說明。
我們首先來看到底什麼是「識」,捨識用根到底指的是什麼識,那用根又是用什麼根,用什麼根來修行。我們通常講識——識陰有六個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樣的六個識。那這六個識到底在幹什麼?也就是說,眼識祂能夠分別色塵;耳識祂能分別聲塵;鼻識祂能分別香或者香塵,也就是說香臭都由鼻識來分別;舌識就是分別味道,也就是酸甜苦辣等等都是由舌識來分別;再來說身識,也就是說,你身上的觸覺、冷熱、痛覺這些都是由身識來分別;最後有個意識,也就是說,前面五識祂其實就是分別色、聲、香、味、觸這樣的一個粗相,但是意識能夠分別它的細相。也就是說,在色塵上面它有一些細微相,比如說長短方圓、遠近高低,這樣的細相其實是由意識來分別的。雖然說我們前面講識有八個識,但是在這些大師所說的捨識用根,其實不是要把意根給捨了,也不是要把第八識給捨了,而是他說要把前六識給捨了,所以識在這裏講的是只有六個識而已。
再來說根。根有六根,為什麼說它是根呢?因為它是識生起的所依,也就是說,六個識祂要生起來在三界中運作,那一定要有六根。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眼根,眼識就不可能出現;沒有耳根,耳識就不可能出現……乃至說如果沒有意根,意識也不可能出現了。所以我們就說,這個六根是六識的所依。所以說,眼根是因為眼識的所依,所以稱它作眼根。
但是根呢,它有扶塵根跟勝義根,扶塵根指的就是眼球、耳朵、鼻子、舌頭,還有你的色身,這個四大所造的色身,都是屬於扶塵根。但是只有扶塵根還是不能運作啊,識還是沒辦法出現,因為識是心,但是這個扶塵根還有六塵它是物質——就是說五塵是物質,第六塵它是法塵,五根它是物質,五塵也是物質,前五識祂是心,祂沒辦法接觸到物質,所以必須有個勝義根。也就是說,祂必須經由這個五根接觸以後,透過了神經系統,然後傳遞到大腦;然後到大腦裏面以後,如來藏才依據這樣的一個訊號,就是五根所接收的訊號傳遞到大腦以後,如來藏才根據這個訊號,變現了一個跟外面五塵一樣的五塵;這時候在勝義根裏面所出現的五塵,其實已經是如來藏所變現的心法了,所以六識生起的時候才可以來分別它。
也就是說,一個人能夠分別外面的五塵還有五塵上面的法塵,是因為有扶塵根還有勝義根的緣故;如果一個人只有扶塵根,那他的勝義根有故障或者是不完美,那麼他的相對的識就不能起來。譬如說有人車禍了,那車禍以後,事實上他的眼球還是好好的,但是他的大腦裏面因為受了傷,然後有積血,所以就壓迫到了勝義根掌管視覺的部分,這時候他還是看不見。也就是說,勝義根有故障,雖然扶塵根沒有問題,但是只要勝義根有故障,他就不能看見任何東西。同樣的,鼻、舌、身也都是一樣。
再來說,根還有個意根,但是意根到底指的是什麼,大家也許不太清楚,我在這裏舉一個例子。譬如說,你在走路當中,突然間會想起說:「唉呀,我剛剛家裏還在煮開水,我怎麼忘了把瓦斯關掉就跑出門了!」這樣突然間的一念是誰運作的?就是意根。也就是說你突然間沒有想這個事情的時候,突然間冒出那一念,這個就是意根。再來說,我們知道動物也是有生命的,我們說踢動物是不道德的行為,但是有些人的習氣就是這個樣子,他看到狗,他一定要踢牠一腳;明知道踢狗是不道德的行為,但是還是把腳伸出去,把牠踢一下,這個也是意根的習性。所以,意根在你的日常生活當中是可以觀察到的,但祂跟五根不太一樣,意根是心,五根是物質法;所以意識因為依於意根而出生,所以我們就把第七識當成是意根。
接下來說,我們已經知道什麼是識、什麼是根,識的功能、根的功能,那再來說到底要捨什麼識,要用什麼根。如果說一個人捨眼識,然後用眼根來修行,如果把眼識捨了,事實上你是無法分別任何東西的,那你要如何修行?同樣的,把耳識捨了,然後用耳根,鼻、舌、身也都是這樣子的時候,那麼把識捨了,你要如何修行?如果說我們把前五識捨了,那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譬如說,在二禪等至位的時候,把前五識都捨了,那就制心一處,也不思考任何問題,這樣子你如何去修行?所以把前五識捨了,是不能作任何的修行。如果說把五識捨了、把意識捨了,那又是什麼樣的境界呢?在佛法裏面如果把意識……就是前六識都不存在的情況下,總共有五種,也就是無心位,無心這個心指的就是前六識。
那無心位這五種到底是哪五種?第一種,譬如說你在睡覺眠熟的時候,不作夢的時候,前六識都不再現起,這是第一種的無心位。第二個悶絕,也就是說,如果你被人家打了一記悶棍,那麼你當場就因為太痛了,所以就昏倒了;這樣的昏倒以後,前六識都不再現起,所以這一種悶絕的狀態,也是屬於無心位的一種。再來說正死,正死就是當一個人死了以後,如來藏離開了色身,那離開了色身,我們就說它叫正死;這一段時間在中陰身還沒有完全成形的時候,也就是說,你在死亡以後中陰身還沒有現起,六個識還沒有出現的情況下的這一段空窗期,我們就說它是無心位。再來說無想定,無想定就是證得四禪的人,他因為有邪見,他認為有知就不叫涅槃,因為有這樣的邪見,他就把前六識滅掉了,把前六識滅掉了,就進入無想定當中;也就是說,他把六識滅掉了,因為把六識滅了,所以我們就說無想定是屬於無心位。那接下來滅盡定,也就是說,一個人證得四禪八定以後,他知道覺知心是虛妄的,因為知道覺知心是虛妄的,所以他就把覺知心滅掉了,然後就進入滅盡定當中;在滅盡定當中,六個識全部都不現起。所以這五種無心位,它是屬於把六個識都捨了的狀態。
但是無心位還有另一種說法。五種無心位,第一種我們剛剛講過的眠熟,第二種是悶絕,再來是無想定、無想天、滅盡定。無想天就是說,你在人間證得無想定以後,那你往生了以後,你就生到無想天去,所以你在無想天也是六個識都不現起。但是悶絕呢,在悶絕包括了什麼?就是你被人家打了一記悶棍,這個情況,還包括什麼?包括正死位,也就是我們剛剛講的,前面講的那一種五種無心位裏面的正死位;還有包括什麼?包括說中陰身投胎到母胎以後,在六個識還沒有現起之前的那一段時間,也都歸在悶絕裏面。所以無心位有兩種說法。
我們再回到剛剛說,如果把六個識都捨了,其實就是只有這五種無心位。那把意識都捨了,把六識都捨了,到底能不能證得三乘菩提呢?因為我們學佛修行,就是要證三乘菩提,如果說把六個識都捨了,只能用六根來修行,我們來探討,這樣子的修行法門到底能不能證得三乘菩提。我們都知道菩提有三種:聲聞、緣覺跟佛菩提
緣覺菩提要怎麼樣來修證?緣覺菩提第一個階段就是要去利用十因緣法的逆觀、順觀來斷我見。譬如說,一個人觀察:為什麼我有老死憂悲苦惱呢?是因為我出生了這個色身;如果我不出生這個色身五陰,那我怎麼會有老死憂悲苦惱呢?那我為什麼出生了這個五陰身呢?因為我過去造作了善惡業,那善惡業的種子它儲藏在如來藏當中,緣熟了它就出生了;因為我造作了後有,所以我才有五陰,在未來世中才有五陰出生。那再來說,我為什麼會造作善惡業?因為我對三界有愛,我對於三界中有執取,我有三界當中的煩惱,所以我因為對三界有所執著;我對三界有所執著,是因為我對三界有愛,我如果對三界無所愛,我怎麼會去執著三界呢?為什麼會有愛呢?因為我有覺受,因為三界的這樣的環境讓我產生了苦、樂、捨這三種覺受,因為有這三種覺受,所以我產生了喜愛。為什麼會有覺受呢?因為有觸,因為你去觸到了三界法。有觸是因為有六入,因為你有六根去接觸六塵,所以有六入。為什麼會有六入?因為有名色,也就是說你有五陰;如果你沒有五陰,你就不會有六入了。但是名色從哪裏來?因為有第八識;因為有第八識,所以才出生名色,如果沒有第八識,就不可能出生名色;識是名色的本源。這樣子逆推以後再順觀一次,那麼你就可以斷除我見。也就是說,五陰這樣的名色,其實就是依於如來藏而有,也就是第八識。有五陰虛妄這樣的見解,你就滅掉了我見。也就是說,從十因緣法中的順觀、逆觀,你就可以斷除我見。那斷我執當然還要靠十二因緣的順觀、逆觀,才能斷除我執,這一部分我在這裏就不作說明。
從剛剛我講述的這樣一個過程,你就可以知道,要修證緣覺菩提,你一定要去觀察十因緣跟十二因緣。那觀察十因緣、十二因緣,如果沒有六個識還有意根的運作,你如何能有剛剛這樣的見解,然後從這樣的見解當中來斷除我見?所以說,如果捨識用根,第一個,緣覺菩提是不可能修證的。
接下來說聲聞菩提。如果說捨識用根,那能不能去證得聲聞菩提?聲聞菩提要怎麼修證?第一個要斷我見。斷我見就是要去觀察五陰的虛妄,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去觀察五陰都是因緣所生。也就是說,五陰當中沒有一陰是常住不滅的法。這樣如實去觀察,如實去聽聞,去思惟,然後去觀行,然後去證得五陰都是虛妄法。要這樣子的修證,當然需要六個識;你要去觀察五陰虛妄,要去思惟五陰虛妄,如果沒有六個識,你如何能做這樣的修證呢?所以說,聲聞菩提的修證,也是一定要有六個識;配合六個識,配合——六根配合六識,然後真妄和合運作,才能證得聲聞菩提
再來說大乘菩提的修證。大乘菩提的修證,第一個你要知道五陰是虛妄的,也就是說,你要先證得聲聞菩提當中所謂斷我見的修證;斷了我見以後還不行,還要去找到大乘菩提的根本,也就是如來藏。如果說一個人捨識然後用根,那你如何去斷我見呢?你要如何去找如來藏呢?你曾經看過一個人,他沒有意識,他可以找到任何東西嗎?沒有!你的鑰匙掉了,你一定要有意識;你要有意識你才能站起來跑,然後你才能去走動,然後找到鑰匙。同樣的,修學大乘菩提要找如來藏,你仍然需要用六根配合六識,然後去參禪、思惟,然後找到如來藏
所以,我們從剛剛這樣子看來你就知道,三乘菩提的修證都一定要有六個識才能配合運作;所以捨識用根這樣的一個修行法門,在三乘菩提當中,沒有一種菩提是可以來修證的。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捨識用根。有一種人,他因為不知道到底識跟根的功能差別,差在哪裏;他把識與根混在一起談了,以為說一念不生不打妄想,就是捨識用根了。
譬如台灣就有人這樣子說:【「捨識用根」是說修行人要單純一點,當六根接觸到六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的時候,沒有需要,不要起心動念而妄生分別、虛生執著。讓自己單純一點,如此心境就平靜,修持任何法門都容易相應。】
我們來看看,他這樣的說法到底對不對呢?他這樣的說法,譬如說「當六根接觸到六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其實六根接觸到六境,並沒有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因為六根只接觸到六境,你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是因為有六個識的緣故;所以這時候一定要有六個識出現,你才能說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所以在這種狀態下,他的識是沒有捨的;表示說他所謂的捨識用根,其實是後面所講的「沒有需要,不要起心動念」,也就是六個識都是生起的狀態下,他叫你不要起心動念而妄生分別、產生執著,讓自己單純一點。所以,其實他所謂的捨識用根,其實只是想要讓自己進入一念不生的狀態;因為不要起心動念,就是要讓自己進入一念不生。但是想想看,如果捨識用根講的是一念不生,那麼從剛剛講我們三乘菩提要怎麼來修證的方法來看,你不要思惟、不要執著、不要妄生分別,那你如何去修證三乘菩提呢?所以,一念不生,所謂他所說的捨識用根是一念不生,也是不可能證得三乘菩提的任何一種菩提
接下來,大陸也有人這樣子說:【說什麼叫作離心意識參?我們先來把心意識的涵義弄清楚:「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同是一心,而有三名,作用不同,故名心意識。」】
我們先來講這一段。它其實這一段很長,我們等一下再來講第二段,我們先把第一段講完。他說什麼叫離心意識參,他說的離心意識參,他說「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同是一心,而有三名」,其實所謂的「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其實是三種不同的識;他把離心意識參指的都是意識,把祂混到大乘佛法裏面的所謂的「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這個第八識、第七識跟第六識上面,其實他是誤解了大乘佛法,所以才有這樣的說法。
因為這一段要作比較長的說明,我們因為時間已經到了,所以我就暫時講到這裏。在下一集中我們再來說明什麼叫作「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它的內涵是什麼,我們在下一集當中再來作說明。
今天就講到這裏,謝謝各位收看!
阿彌陀佛!

宗通與說通線上閱讀(會隨著弘法進度新增章節)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影音連結

正覺教團法界弘法

正覺教團弘揚「如來藏正法」|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更多內容......)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轉載)生滅法,入無餘涅槃時須全滅

轉載自: 佛教正覺同修會   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3/266
二法因緣生者,都屬於識陰。換句話說,從眼識、耳識……乃至意識,都是藉根塵二法為緣而出生,都是識陰所攝。既是識陰所攝,全部都是生滅法,入無餘涅槃時都必須全部滅除。既然是如此,那麼識蘊的定義已經顯示了意識的本質,顯示了意識不可改變的生滅性之真相了,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正教。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轉載)二乘菩提就是將滅止生

轉載自: 佛教正覺同修會   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1/95
二乘菩提就是禪宗六祖指責的「將滅止生」哦!所以就用滅一個能滅的法,也就是用四聖諦、八正道把五陰全部滅壞了;五陰滅壞了,不再出生五陰了,這樣成就阿羅漢果。那五陰既然否定了,為什麼還要說自己是阿羅漢呢?所以這是將滅止生的法。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轉載)正覺e報第15期

轉載自: 佛教正覺同修會   http://www.enlighten.org.tw/e-paper/201403/index.html
*如果無法開啟此訊息,請按此連結
[ 閱讀更多 ]
 
2014發現新台灣 正覺雪中送炭 救濟眾生
2014發現新台灣 正覺 節目中,專訪多位親教師對大乘佛教主題發表演說及專訪正覺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公僕:雪中送炭、救濟眾生;正覺同修會理事長廖宙:正覺濟弱勢、溫情暖人間;專訪親教師訪談主題:1.余正偉老師:大乘佛法是中國文化的精髓。2.余正文老師:大乘佛法是以如來藏為中心而開展。3.章正鈞老師:失落與徬徨。4.何正珍與吳正潔老師:大乘佛教的復興。5.孫正德老師:奠定大乘佛法的基石。6.陸正元老師:向真正的善知識求法。內容精采,敬請點閱。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轉載)明心不是聽聞三乘菩提,是要親證如來藏

轉載自: 佛教正覺同修會   http://www.enlighten.org.tw/dictionary/1/94
「明心」並不是說由於聽聞三乘菩提久了,去整理思惟就叫作明心,而是要親自去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的所在;當你證得了衪,現觀衪如何運作,而且你還可以玩衪,並且認定衪才是自己的真我,然後轉依衪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住,我見徹底斷除而不再常常生起貪、瞋、癡了,這才叫作明心啦!得要轉依成功了,棄捨五陰我見等等,才能說是明心了。